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台湾.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台湾. Show all posts

2008/12/15

扔鞋

今天有一条新闻占据了CNN头版整整一天的时间:Bush ducks shoes on farewell trip to war zones。在布什总统对伊拉克最后的告别访问期间,一位勇敢的伊拉克记者将自己的鞋掷向了他,而且是整整两只,而且是扔了两次,而且都被布什先生灵巧勉强地躲过了,而且都被现场直播出去了。


在伊拉克战争这个问题上我实在不敢多说什么,要非要我从这个角度评论这个事件,我只能傻傻地说一句:布什自找的。不过,从这件事的发生到美国媒体的报道,到着实让我回想起了近期我们身边的一件新闻: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在台湾遭遇袭击。记得当时张铭清遇袭事件(新华神社是这么报道的,虽然我觉得“被杀”与“被袭”很近意)发生后,国内的所有新闻无不统一到牙齿的“谴责”,而对袭击者唯一的说明只有“暴力”“暴民”“一小撮”这点毫无信息价值可言的纯粹的感情渲染。

今天在美国的纽约时报上同样大幅报道了布什被扔鞋事件:Iraqi Journalist Hurls Shoes at Bush and Denounces Him on TV as a ‘Dog’ ,纵观通篇报道,看不到任何主观谴责或是道德宣判的字眼,在带着一点调侃的味道详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后,报道还更加详细的介绍了这位伊拉克抗议者的个人背景,以及当今伊拉克动荡的社会与政治现状,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了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下午的时候看到Facebook上的一个美国人问我:如果胡主席被人扔鞋,中国的媒体会转播么?我的回答是:不会。中国的现场直播都是被延迟三十秒到一分钟的,就是为了避免直播到政治事件。如果实在掩盖不了,扔鞋的人就会被宣传成万恶不赦的大坏蛋~

假设美国纽约时报也只会弱智到只会“谴责”“一小撮暴民”的话,美国的一大撮人恐怕永远都不会认识到伊拉克的现状是多么糟糕,伊拉克的民众有多少不同的想法,布什政府的政策是多么失败,而主张从伊拉克尽快撤军的奥巴马或许永远也当不了总统,而布什也会永远是个反恐英雄。
以此类推,托在新华神社带领下的国内媒体的福,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台湾的那群“暴徒”为何“暴力”,以及......不说了。

more...

2008/10/27

台湾,不应该被忽略的一面

事实并非因为我们(被)捂上眼睛或(被)塞上耳朵,就不存在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掩耳盗铃”的寓言来警示世人。一个事实不能得出真理,一个事实不能判断对错,一个事实更不能代表所有的事实。然而,若有意掩盖或回避一个事实的真实存在,即使是再理智的人(当然,理智的人不会拒绝事实的存在)也会得出偏颇的结论来。

中国的多数民众认为“统一”是大势所趋,台湾的不少民众却认为应该是“一边一国”。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现在的台湾,怎么想怎么说是每个活人的自由(宪法上明文规定),我们都有权支持,反对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干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走开。然而无论我们是做意识形态上的“敌人”,还是“朋友”,互相全面的了解是一种自主行为的前提。少了这个前提,我们就成了他人手中驱使的棋子,会像没有灵魂的木偶一般为人所操纵,可以轻易愤怒,可以轻易被伤感情,可以轻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来。

台湾,无论你当她是兄弟姐妹,朋友知己亦或敌人反动派的残余势力,除了欣赏CCTV节目中台湾人民如何反对台独,如何期盼回归,都还应当了解另外一个事实:台湾有这样一大批人,他们的所想所为与我们“一枝独秀”的CCTV所说所讲的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的理由,目标与主义。当然,面对他们,你有权反对,强烈的反对,有权支持,强烈的支持,也有权沉默,打酱油般的沉默。就像在台湾,有一大堆人倒扁,也有不少人人呛马,总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在互相博弈。而事实证明,这种不同声音的博弈没有让台湾变得穷困潦倒,动荡不安。

新闻背景

(10月25日)台湾在野党举办数大规模群众示威,数十万群众在这项名为"反黑心,顾台湾"的游行中,抗议总统马英九的一系列两岸政策,以及中国黑心商品。

群众午后在台北市各地兵分五路向总统府方向游行,包括前总统陈水扁以及在野的民进党与台联党主席,各自率领游行队伍前进,警方动用五千名警力维安。
......

这五路游行群众各自代表:反黑心商品,反一中教育,反淘空主权,反一中市场,以反无能政府,群众举着各式标语并表演行动剧,以踩扁"五星学士帽"来象征反对马政府开放承认中国大陆学历。
......


博客记录:

选自Oldcoconut!的椰子老老!:

第一張照片15:04,最後一張16:18;地點是羅斯福路三段靠近師大路。

大家為台灣走出來,辛苦了!























选自Jean的In Claudia Jean's Eyes:

As predicted by various organisations, the number of protest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1025 protest was greater than the August 30th rally. The DPP estimated it to be 500,000 before the event but a Japanese press estimated it to be 600,000[1][2]. People went on the street to demand Ma’s government to say NO to China, safeguard Taiwan’s sovereignty and uphold Taiwan’s democracy. Ma’s disapproval rating has already reached 65% and approval rating 23%.[3] No one can say that only pan-Green supporters are unhappy with Ma.

I’ll let photos tell the story.









The rally has ended but hundreds of supporters are still there and refuse to leave. They want to stay until the government sincerely respond.


...


more...

2008/10/26

其实是同一件事

一边说:“国民党批评民进党扬言要在陈云林访台时制造麻烦 ”,一边要:“反黑心,顾台湾”大游行



倘若要将这两条消息同时放在国内,恐怕又要激起“踏平”“收复”一类的豪言壮语了。许许多多血气方刚的爱国(党)青年一提起台湾嘴上总要挂起“极少数台独分子”的称谓。而“少数(一小撮)***分子”一语也早已在国内被渲染为“少数极端邪恶的人的一种代名词”,又比如“藏独分子”。

然而,在governmental-controlled 的媒体宣传下,“少数(一小撮)”一词早就被滥用起来。无论有多少“藏独分子”无论有多大规模的“群体运动”无论有多少境外媒体“颠倒黑白”更无论有多少“台独分子”,哪怕你有成千上万,在CCAV与新华神社的宣传里你永远也只是:少数,一小撮甚至是极少数***分子(相反,若是报道的是中央领导讲话后的反应,即使是稀稀拉拉的掌声,也要硬说成是雷鸣般的掌声)。 有了这个“(极)少数”的前提,就可顺利成章的痛骂这些极少数的***分子是如何不顾***人民的利益...是如何的罪恶不赦,而剩下的潜台词就是我们是得到了大多数支持的。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熏陶下的人们自然要认为那真的只是“少数分子”,更因为自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支持,自然要体面地的“踏平”“收复”“清剿”那些“少数分子”了。

好吧,也许这是一种政治手段吧。不过,要是我们的政府媒体把这种手段也用在国内的话,又当如何呢? 关于报导食品安全问题。明明是同一个事件,却总是抛开事件本身,按照政治需要,将新闻改装成政治课本一般的说教。为什么不能给民众一丁点自主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呢?这有什么可怕的呢?难道怕真相么?

more...